S@PAN/S7Se复合正极实现高硫负载、低E/S比下固相转化的锂硫电池

作者: 时间:2021-02-24 点击数:

  锂硫(Li–S)电池具有低成本、环境友好、高理论能量密度(2600 Wh kg1)等优势,能够满足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飞行器对高能量密度的迫切需求,是很有前景的下一代可充电池。然而,硫正极目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它们基于“溶解-沉淀”氧化还原反应机理而进行充放电,该机理与溶解在醚类电解液中的多硫化锂(LiPS)中间体有关。溶解的LiPS可扩散到负极并直接与锂金属负极反应,从而在电极表面形成固态Li2S2/Li2S沉淀,并导致容量快速衰减、低库仑效率以及严重的自放电。此外,为确保快速的氧化还原动力学,“溶解-沉淀”正极模式广泛采用了高于15 μL mg-1的电解液/硫比(E/S),从而牺牲了总能量密度。


  通过将硫正极的“溶解-沉淀”氧化还原反应调整为固相转化机制,并使用碳酸酯电解液,可以避免上述许多问题。固相转化机制,简单说就是硫的锂化/去锂化通过固相过程进行,而不产生可溶性LiPS,这可使硫正极在较低的E/S比下长期循环。此外,碳酸酯电解液相较于醚类电解液液更安全、更成熟。然而,如果液态电解液与硫直接接触,碳酸酯溶剂可通过亲核加成或取代反应与LiPS反应,从而导致活性硫损失和容量骤降。
  因此,在碳酸酯电解液中,要实现硫的固相转化机制,应防止液态电解液与硫的接触,同时锂离子和电子可以进入正极深部,与固相中的硫发生电化学反应。一种有效的方法是以化学方式将硫物种键合到聚合物主体上,例如硫化聚丙烯腈。尽管与碳酸酯电解液有良好的相容性,但这些复合材料的硫含量通常较低(低于40 wt%),这限制了全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另一种有希望的方法是通过原位SEI或沉积涂层等保护层包裹硫材料,以阻止渗入的碳酸酯溶剂分子,这可以使传统的C/S复合材料在碳酸酯电解液中很好地工作。然而,在这种方法中,挑战在于如何使硫材料获得完全致密和高离子/电子导电层,以完全阻止碳酸酯溶剂的渗透,同时允许锂离子和电子容易地传输到深部内部。此外,保护层应保持稳定,以承受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和收缩。
  鉴于此,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教授李真教授报道了一种新型S@PAN/S7Se型Li–S电池复合正极材料,以同时解决上述问题。在具有层状结构的S@PAN/S7Se中,硫纳米粒子被Se掺杂的硫化聚丙烯腈(PAN/S7Se)包裹,并通过PAN/S7Se护套连接成微型纳米纤维。由于纳米级硫初级粒子完全被PAN/S7Se层包裹,而且在纳米纤维表面形成了致密的SEI保护层,碳酸酯溶剂的渗透被很好的抑制。因此,该复合正极材料在高活性硫负载和相对较低的电解液/硫比下,在商用碳酸酯电解液中实现了良好的固-固反应动力学,并获得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这种方法为Li–S电池的实用化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文章亮点:
1、制备的复合正极材料具有多种优势:1)PAN/S7Se骨架不仅充当电子/离子通道,而且还贡献容量,因此所有纳米颗粒都具有电化学活性;2)纳米级初级颗粒完全被致密的PAN/S7Se层包裹,以阻止碳酸酯溶剂的渗透,因此SEI主要在次级粒子(微米级纳米纤维)外部形成;3)从ZnS到S的体积减少允许S在不改变次级颗粒尺寸的情况下膨胀,这可以在充放电过程中保持SEI稳定;4)微结构降低了电极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E/S比。
2、S@PAN/S7Se型高硫含量(68 wt%)复合正极材料可在碳酸酯电解液中通过固相转化机制运行,从而提供高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和超过500次循环的稳定循环寿命。
3、Li–S电池的自放电被完全抑制,并实现了10:1 μL mg-1的相对较低E/S比。

22C40

图1 S@PAN/S7Se正极示意图

21A6A

图2 S@PAN/S7Se的制备过程及形貌

undefined

图3 S@PAN/S7Se的充放电曲线及循环后的TEM图像

undefined

图4 电化学性能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003690




Copyright© 2019 华中科技大学动力与储能电池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先进制造大楼(西楼) 邮政编码: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5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