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松园研究员作界面红外和拉曼光谱表征报告!

作者: 时间:2022-05-19 点击数:

2022516日,动力与储能电池实验室有幸邀请到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丁松园研究员来wisco联合实验室作关于“界面红外和拉曼光谱表征理论与方法”的精彩报告。

丁松园研究员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他的工作和研究成果:

1)运用微纳光学原理,研制出了特制物镜和活性纳米颗粒,显著提高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在各类材质单晶表面上的灵敏度;

2)发展一系列纳米红外光谱显微镜技术,如发展液相纳米红外光谱技术;发展智能高速成像算法,利用石墨烯包覆光学介质扫描探针,显著提升了纳米红外光谱的灵敏度;

3)发展可定量预测和解释单晶电极/溶液界面电化学红外光谱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丁松园研究员也指出能源材料界面体系中实现纳米化学成像现在还面临重大难题,如固/液界面体系纳米化学结构表征和纳米电化学分析的关联成像,多层纳米厚度薄膜体系的固/固界面无损结构表征等,他们未来也将在这个领域继续探索以取得进一步的研究进展。

精彩的报告吸引了许多学生和老师前来旁听,报告结束后,大家也积极提问,和丁松园研究员展开了激烈的探讨,丁研究员详细认真解答了大家的疑问,大家受益匪浅。

最后,动力与储能电池实验室许恒辉教授为丁松园研究员发放纪念证书并合影留念。

丁松园研究员于2005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2009-2010年留学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理学部;2012年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2013-2019年供职于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20194月入职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0年获得基金委“优青”资助;20223月全职加入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目前研究领域包括纳米分辨红外-太赫兹光谱和物性关联成像新方法和仪器、低维材料基红外-太赫兹微纳光电子物理和集成系统、外场驱动微晶生长理论与机制等。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30多篇论文,包括Light Sci. Appl.,Nat. Rev. Mater.,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Chem. Sci., Angew. Chem. Int. Ed.,Natl. Sci. Rev.等.




Copyright© 2019 华中科技大学动力与储能电池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先进制造大楼(西楼) 邮政编码: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58241